想知道精油怎麼使用,就必須先知道精油是什麼!
精油,英文 essential oil,是從植物各部位萃取,包含葉子、花朵、果皮、種子、根部、樹皮、樹脂透過蒸餾法、壓榨法、脂萃法、溶劑萃取法、超臨界萃取法 …方式萃取得到的高濃縮物質,因此是不能直接使用在皮膚上的。
只有三款精油是可以未經稀釋,能局部使用於皮膚的
1.真正薰衣草
2.茶樹
3.羅馬洋甘菊
其餘的精油若要使用在皮膚上,都必須經過稀釋。
接著我們就進入正題,介紹精油的使用方式
精油的使用方式分成四項:
1. 擴香
選購市面上販售的擴香木、擴香石、水氧機,將精油滴在上面,達到擴香的效果。沒有上述的器具,也可直接將精油滴在手帕、衛生紙上嗅聞。以上方式因沒有加入揮發劑,擴香範圍小。希望擴香範圍大一些,則可製作成蠟燭或是擴香竹,藉由溫度、酒精的幫忙,加速精油揮發到空氣中。
2. 按摩
加入基底油(如荷荷芭油、玫瑰果油、橄欖油等)混合後,可用於按摩,舒緩緊繃肌肉與心情。不建議將精油直接塗抹於肌膚上,建議精油稀釋後,比例不超過3%為宜。 以1%為例:複方精油 1 滴+基底油 10ml。
3. 泡澡
泡澡使用精油,讓溫暖的洗沐時光更添療癒感;與基底油混合後倒於水中,精油會隨著蒸氣蒸騰而上,適合進行深呼吸,卸下一整天疲憊。
*注意:精油並非水溶性,請勿直接滴至浴缸泡澡水中,切記先混合基底油,再倒入浴缸。以防有精油浮在水面 ,直接接觸皮膚,有過敏或灼傷的風險。
4. 肌膚保養
不同種類的精油有不同的肌膚保養功效,但精油濃度高,單獨使用於肌膚會過於刺激,建議稀釋後使用。但由於精油是由植物萃取的濃縮物質,內含複雜的有機化學結構,有對皮膚有助益的有機化學結構,當然也會有致敏的成分,對於痘痘肌膚、敏感肌膚者,比較不建議使用含有精油的產品。
上面介紹完精油的使用方式,接著就要來講精油的「 療效」。藉由使用精油所達到的療癒效果,就是我們熟知的「芳香療法」。應用草藥、精油在日常生活中,達到緩解的功能,一律被稱為「輔助療法」。除了芳香療法以外,像是中醫食療、自然療法、順勢療法、瑜伽...這一概都被列入輔助療法。
我們不能直接斷定輔助療法能夠有實質的療效,輔助療法不能取代正統西方醫學,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輔助療法給我們的心靈效益與些微身體感受的差異。
但也有許多文獻指出,
在謹慎使用的前提下,芳香療法通過吸入精油來緩解情緒壓力和穩定情緒,從而幫助個人入睡。這種療法易於使用,不需要特殊設備。此外,治療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Hwang&Shin,2015)。
芳香療法是通過吸入,按摩和沐浴等方法應用從芳香植物中提取的精油來進行的。香氣分子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通過調節和轉化下丘腦的信息來影響邊緣系統。這隨後引發情緒反應和記憶,影響心率變異性和收縮壓,減少交感神經活動,增加副交感神經活動,緩解壓力,放鬆肌肉,調整身體內部時鐘,從而改善睡眠和緩解情緒壓力。與催眠藥相比,芳香療法更溫和,副作用更少(Cheng等,2013; Su,2012; Wu&Xie,2015; Chang,2014)。
精油入門的社團中,可以常常看到以下的網友發問 。
舉例:
「 我都睡不著,我應該用什麼精油? 」
「 我肩頸痠痛要用什麼精油?」
「 我婦科有問題,要用什麼精油可以改善?」
以上所有問題,
請把握住「若有急性問題,請先求助醫生。」這個最優先的原則。精油使用方式是以嗅聞、稀釋後按摩保養,濃度非常低,並不會如藥物般精準有效率。
最後,芳香療法並不是追求藥物般精準的訴求,儘管有越來越多文獻佐證某些精油具有特定療效。芳香療法更適合被視為調劑我們身心靈,無害且健康的美好選項。從嗅聞的方式,去調節暗示我們的心情。
對於沒有芳療基礎的使用者,十分推薦從複方精油開始入手。一來是希望使用者不要太過執著於每款精油的特定功效,二來是單方精油在味道上,通常會比較強烈,畢竟精油是植物高濃度萃取得到的,以甜橙為例,我們日常生活中聞甜橙的外皮會覺得香甜愉悅,但甜橙經過濃縮萃取後,香甜的味道被放大了,但同時果皮搓爛會聞到的苦味也被放大了。沒有經過調香的單方精油,即便有多大的益處,聞起來不愉悅反而會讓效果打折扣。
在中醫,我們知道中醫生配藥並不會只有某一款藥材,而是多種藥材搭配而成。在精油的使用上,更有效率的用法也是如此。因此市面上,有許多「複方精油」是經芳香療法的考量、香味呈現的考量調配而成的。複方精油的種類更多,功效也更廣泛,使用範圍也比單方精油還多出許多。